吴庆豹董事长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
发布时间:2019-07-09
绽放“非遗”传承之美,弘扬传统文化之魂。7月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在中国葫芦之乡——东昌府区堂邑镇开机启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康华传媒董事长吴庆豹参加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记忆中的档案”,承载着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聊城是一座历史厚重之城,有5000多年历史,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此相映生辉。目前,聊城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项,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价值巨大,是聊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资源。聊城市委、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基础工作。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薛兆立同志宣布“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开机。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薛兆立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光辉同志,市广播电视台台长郑娟同志,东昌府区区委副书记李强同志为“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开机启动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玄志刚同志主持
“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项目,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广播电视台、中共东昌府区委宣传部主办,由中原(聊城)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逸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海燕影音工作室承办。“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项目的主题是“挖掘非遗故事传承匠人精神”,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与魅力、守正与创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人文故事,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艰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事业的浓厚氛围。项目筛选10个最能体现聊城非遗元素、展现聊城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内容。每个“非遗故事”单独成篇,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根据剧情需要,有的邀请非遗传承人本色出演,有的选定演员进行演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杨守昆讲述堂邑非遗故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聊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哲演奏尺八曲目《铁塔烟霏》
▲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中心主任王瑞海演唱歌曲《东昌非遗名扬天下》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堂邑镇东昌木版年画展馆、东昌葫芦艺术博物馆、堂邑文庙
“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是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宣传活动的一个有益尝试和创新举措,可以增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了解,促进传承人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绽放异彩。“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项目开启拍摄系列非遗主题微电影的先河,拉开通过微电影艺术形式展示聊城非遗之美、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走出去走向世界的序幕。
开机仪式前,举办了“非遗故事在聊城”系列微电影剧本研讨会。第一批征集创作了5个微电影剧本,分别是反映东昌剪纸的《剪花人》、反映东昌葫芦的《葫路》、反映东昌木版年画的《年画年年画》、反映东昌府区魏氏熏鸡的《鸡祥如意》和反映聊城杂技的《小宝强的杂技梦》。